玩梗翻车,明星硬装“打工人”之后...
作者:上海公关 日期:2022-12-06 23:18:04 点击数:
我是有核酸检测证明护身的姚素馨
来自明天深圳要开线下课的啊嘿哒公关
明天深圳站就要开课啦!
想来听课的同学抓紧时间哦
另外我们还有上海站、北京站
大家可以根据地点、时间自行安排
好,以上恰饭时间结束
下面开始今天正经的话题
这几天,打工人的梗,被很多不是“打工人”的人和与“打工人”消费力不怎么匹配的品牌硬往自己身上搬,尴尬得要死。首当其冲的就是娱乐圈,很多明星团队都蹭上了“打工人”的热度,其中不少还有着富二代人设,名车名表名包包,嘴里喊着打工人。比如:之前他在公众面前是富二代人设,即便之前大家不清楚,现在应该都知道了吧。所以,在他拿着天价片酬戴着名贵手表的时候,却在参加综艺节目时打上“打工人”标签。后来“老赖之子”事件爆发后,这个标签就显得更滑稽了。
热门综艺《王牌对王牌》最新一季,前期宣传全部以“打工人”为话题,包括邀请的常驻嘉宾,都发微博带话题。而在节目中关晓彤乞丐打扮,自称“王牌打工人”直接激怒了网友:“打工人在节目组的眼里就是这种形象吗?”
综艺节目《哈哈哈哈哈哈》以半工半游,通过劳动赚取旅费为节目特点。拍摄路透在网上曝光后,鹿晗被粉丝打上了接地气“打工人”的标签。但他身上的衣服价值3万+,被网友吐槽,就这衣服是打工人的标配吗?
明星蹭热度即便翻车了,也还有粉丝帮忙洗涤控评,品牌蹭热度翻车就真的很难看了。
之前宝马在官微上发了一张跑车的照片,配文:我已经加满油了,你呢?打工人。下面的评论直接就怒了,借着打工人名头,干着炫富的事,让你秀优越感。随后没多久宝马就再次编辑了这条微博,把后面“打工人”三个字删掉,并在评论第一条表示歉意,但是底下的评论并没有就此平息。
“打工人”这个词,最早源于一个网红,他的视频里经常有“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早安,打工人!”这样扎心的话,表面上用正能量语气给别人打气,实际上是在调侃自己社畜本质。此前,打工人的官方新闻媒体“工人日报”还特地写了篇文章赞扬打工人一词。文章表示打工仔和社畜都有一定的贬义,但是打工人这个词蕴含着“在平凡中透露着追求,在屈辱中透露着坚强,虽然人在打工,但却不卑不亢。”的特质。
但是明星、品牌只蹭热度却没有搞清楚“打工人”背后代表的含义。没有传播诉求的大众,在平时喜欢说说梗,主要是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或者凑个热闹。但是,一旦有了“传播”这个动机,也就带上了明确目的:
1、保持传播的准确性
我总是说,传播中信息折损得非常厉害,经常一成都留不下来。说的人和听的人,仿佛来自不同平行宇宙般的,说了半天,还是互相不明就里。对于梗的共同认知,可以解决掉部分问题,毕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信息,我一说,你就懂。我们知道,企业和知名人士想要的正面传播,其自然传播力远低于负面、八卦、谣言...等等。梗的趣味性和热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然传播的概率,跟蹭热点的意思差不多。如果某个梗的“意义”,有利于某个品牌和某种形象塑造,也会有很多“贴上去”的情况出现。出发点在司法上是值钱的。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判得确实不一样。在公关传播和品牌塑造领域,出发点直接可以扔马桶里抽走。最终传播结果,也就是公众接受信息后反应,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注意一点,“公众以为的出发点”不是出发点,而是传播结果。不要弄错。打工人这个梗是很明显有“边界”的。大家都是看到300-40,哪怕买了再退单,也要凑足300的人。在我看来,这次的打工人的梗其实是狭义的,并非指所有用劳动换取报酬的劳务行为,简直是凭收入证明才可以“入圈”的。收入是普通打工者几十倍、几百倍的艺人,非要说自己是打工者,就像《演员请就位》里面那些面瘫表演,很想对他说一句:你干这个真的不合适啊。打工人的梗里面,带有一点点自嘲,一点点苦中作乐,虽然谁也不比谁好多少,但是我们都希望越来越好...打工人之间的对话,弥漫着“你懂我”的感觉。外来者没有这个气息,当然会被“识破”。毕竟并不是一路人,没有共情产生。能够给予的最有修养的表现,就是忍住不动手,斜着眼,看着你尴尬得演...最近艺人们纷纷用这个梗,我倒不觉得是在“卖惨”,而是更想展现她们勤快、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形象,强调“劳动所得”,抵消一些赚快钱、割韭菜、“他/她凭什么”的负面。玩梗一般不会作为“重点传播”来做,很多时候,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跟一跟,动静也不会太大。所以,即便翻车,倒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就是有点挫,被群嘲一阵子,最差的是自己成为一个新梗。不过,如果已经处于负面期的,或者与梗的精神内核存在明显背离的,还是劝你真的不要作妖。收手吧,别出来招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