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效应: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
古语云:从节俭到奢侈,从奢侈到节俭。 "太优越的物质条件会让孩子贪图享受,不进取。 作为父母,应该教孩子学会勤俭节约。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的变化必然会立即导致消费水平的变化。 但另一位经济学家杜森贝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杜贝森认为凯恩斯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是不可能计划的,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生理和社会需求、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后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后者的影响, 人们的消费习惯形成后是不可逆转的,即向上调整更容易,但如果向下调整更困难。 尤其是短期内,这种消费习惯影响更大。这一理论被称为棘轮效应。事实上,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人们在消费水平较高时形成的消费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即使收入下降了。 其实, 这和从节俭到奢侈,从奢侈到节俭"同样的道理。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让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因为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奢侈,长大后很难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心理专家分析: 无论孩子多么富有,新学期各大商场的文具柜台也迎来了销售旺季, “开学经济"一波比一波高。 文具盒近百元,书包数百元,电子词典近千元· 许多文具的高价令人惊叹,有些孩子的眼光更出人意料: 不名牌文具不买,别人有的文具我也不能少。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追逐时尚,爱慕虚荣?因为我们的父母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如今,这一公益广告语已深入人心。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的初衷是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条件,而不是满足孩子奢侈的物质享受。 但现在家庭生活比较富裕,支出主要用于孩子。 因此,许多孩子逐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节约的坏习惯。 比如很多孩子不想吃零食;不仅挑食,还挑衣服、鞋子、文具等。“棘轮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奢侈的习惯,那么就很难保存它。 因此,父母应该这样做 “再富不能富孩子"。众所周知,盖茨和他的妻子非常爱他们的孩子,但他们绝对是满足孩子要求的吝啬鬼。 盖茨从不给孩子们相当多的钱, 小儿子罗瑞还不会花钱,但女儿珍妮佛已经可以用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罗瑞总是抱怨他的父母不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 盖茨有自己的说法,他认为: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近年来,盖茨夫妇向社会捐款近10亿美元。他们对社会非常慷慨,但对孩子们非常慷慨 “吝啬” 。盖茨公开宣布: “我不会给我的子女留下很多钱, 因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父母的错误做法: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可怜天下父母的心"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融化。" 大多数父母心中的信念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于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物质上的各种要求,哪怕自已节衣缩食, 还要让孩子过上舒适的生活。 即使有些父母意识到过分宠坏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说无论孩子有多富有,但实际行动仍然让孩子成为家庭先富有"那部分人。 众所周知,父母的做法让孩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心理专家建议: 穷孩子"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孩子要成才,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 。过早地让孩子享受财富,避免贫穷,这是一种溺爱,看似爱,实则害。 因为 从节俭到奢侈易,从奢侈到节俭难" ,一旦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 日后在贫困面前便会不知所措。因此,从考虑孩子的角度来看,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些贫穷"教育。那怎样才能穷呢?"孩子呢?(1)父母要以身作则,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生活节俭,反对奢侈。 有一次,当他看到女儿穿着翠羽装饰的短外套时,他命令她脱后不要再穿了。 在他的影响下,节俭风气在全国盛行。 封建时代还是这样,更何况现在?因此,父母应该孩子树立榜样,即使再有钱,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奢侈浪费。(2)让孩子用劳动赚钱。现在的孩子喜欢贪图享受。因此,父母应该故意让孩子用劳动换取报酬。在美国,一些百万富翁的孩子经常在校园里捡垃圾,在路上收集破纸和饮料瓶,学校会给他们一些报酬。 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尴尬,反而很高兴能挣钱。 有些家庭不缺钱,但也要让十几岁的孩子出去挣零花钱。 他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赚钱,而是让孩子明白钱来之不易。(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孩子习惯了奢侈浪费,根本不懂得节约。 因此,家长有必要教孩子节约:学习用品、衣食、离开房间时熄灯等。同时,让孩子学会利用废物。 这样既能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 又能让孩子不再乱花钱。(4)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用钱。 孩子们可以买油、盐、酱、醋、矿泉水、交学费等,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利用假期打工赚点零花钱, 让孩子在劳动中意识到赚钱的困难,以免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