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su47上海公关公司

  1. 主页 > 公关策划

一个封控区PR在买菜群里的体会

作者:上海公关 日期:2022-12-06 23:23:07 点击数:

我是干不了志愿者这活的姚素馨
来自很害怕要五一见的啊嘿哒公关
 
你们都知道的,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喜欢加别人微信,也不喜欢加群。

除了我们自己家搞PR社群(扫描底部二维码可以加入),其他大群,我基本上都不说话。

3月14日被封控之后,因为吃东西比较挑剔,我加入了N个买菜群。不过,这篇文章不是要写怎么才能抢到菜,还是围绕公关,说说每天围观他们说话的一些体会。
 

01

住的不是豪宅,邻居们都是老百姓,500人的买菜群,毛估估脚踢踢,就当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大众普遍状况的吧。

关于大众平均认知水平,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期待。不管你以为有多低,一定会比你以为的还要低。我每天看着群,告诉自己,往下降,猛猛地再往下降。
 

02

由于平均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而我无法干预谁会看到这篇文章,我先申明,上面这100多个字没有恶意,没有歧视,也没有优越感,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你不做PR,你觉得怎么舒心,就怎么来,反正又不吃我家大米饭。你做PR,如果一开始就对沟通对象的认知能力没有基本判断,后面再做什么都是扯犊子。虽然没有直接吃我家大米饭,但我真的不想总被相提并论,好吧。
 

03

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理解“认知能力”这个概念,可能已经超过很多人的认知能力了。

平时,我会一边吐槽写概念的人不说人话,一边给大家做个翻译。这次我不翻译。要对沟通对象的认知能力作出基本判断,前提是你自己得先有足够的认知能力。
 

04

认知能力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能看明白”。我天天看群,天天感叹,天天在“苍了天了”和“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之间反复跳横。
 


这个买菜群采用的是不借助任何“高科技”手段的最原始下单方式:大家把要买的菜单直接贴在群里。先说时间点,真的是非常明确的说了每天早上6点到9点。


然而,经过我N天观察,每天50%-70%以上的订单不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出来的。

 
05

存在3种可能:
1)他没看见。群公告一直有,每天工作人员也会在晚上多刷几遍,群里的活跃分子也会时不时提醒。但是,看不见就是看不见。

电梯广告的无限循环虽然恶心人,但在追求被看见方面是有一定道理的。

2)他不理解。就是即便已经看见“明天一早六点到九点报单”这句话,还是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3)他不执行。有的人能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就不照做,不知道因为他是不一样的烟火呢,还觉得自己的方式更为有效。

我见过有人被提醒现在不是提交订单的时间段,他的回复是,觉得现在也可以发。
 

06

做PR的要想明白:
不是你发了,别人就会看见;
不是看见了,就会明白;
不是明白了,就会照做。
三座大山,都要翻过。

那种一篇文章,写得稀碎,只发一次,就下次要搞别的东西继续“创新”的PR操作,比比皆是,对于受众到底是有什么非分之想?
 

07

公众认知能力的另一个明显限制,就是做不到透过现象,去琢磨原因。既没有这个习惯,也没有这个能力。

群里大部分人不会考虑为什么要定在早上6点到9点,集中报单。看到这个时间点的反应是,既然不是抢单拼手速,为什么还要让我早起,为了不能现在就发群里,现在发和明天上午发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在工作人员极度缺少的情况下,固定时间统一发布,方便察看与记录,不用在整个群无数的聊天记录里翻来覆去地找。早上这边大家一发,那边工作人员就开始拣货了。商家越有效率,就有更多人能给收到物资。这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做法,不做讨论,我想强调,能否GET商家这么做的出发点,已经是一道门槛。且,是很高的门槛。
 

08

PR在与公众沟通过程中,必须非常清楚地体现来龙去脉。任何需要“领悟”才能明白过来的东西,统统不要。你不说,大部分不会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这也是公关传播的巨大价值之一。

不要老在干擦屁股的活儿,公关不是出来堵抢眼的,也不是代替公司磕头的。主动操作,才是关键。
 

09


由于运能有限,所以很多人下了单,也会出现收不到货的情况。或者,因为缺货东西太多,被直接取消单子。


这在平时,是该挨骂。但,在非常时期,大家还是可以接受的。


即便有人叽叽歪歪,也会被其他人怼回去。一方面是真心感谢商家的付出,要帮他们出头;另一方面,也要保住这个购买渠道,万一老板不开心了尥蹶子了呢。


我们一直都说,要获得公众的支持,其实就几条路,包括:价值观驱动和利益驱动。品牌模型的最优状态,就是两条都占。


公关,除了极具话语权的个体(不是单人,也可以是主管部门),争取的永远都是最广泛群体的支持。我一直说,公关判断负面,看的是比例,是概率,是程度,是趋势。不可能全部清除,要看大盘。

 


10


利益驱动不是什么坏词,就是一种方式而已。共同利益群里互相支持,直至利益关系破裂。拼多多是典型的利益驱动,这个比较好理解,便宜就好,别的不谈。视频网站也是经典的利益驱动,想看的剧,会在那里播出,你才会过去。


价值观驱动,就是你的做法我认同,我愿意参与或者传播。比如,要在现在支持、保护医护。


这个原则,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的,但是做的不好。原因,还是对于公众认知能力的把握不够,不能精准触及他们的点。


 

11


我们这个买菜群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中奖模式。


前面我就说了,工作人员太少,所以无法全部配送。那么,每天点完之后,你有没有买到,买到了什么,什么时候配送,完全一无所知。直到有人给你打电话,喂,来门口拿东西。真的是比开盲盒还要刺激。


因为模式过于……超前(?),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会在群里表示疑问。但是,因为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分拣、打包、配送,群里永远不会有人回答问题。

 


这类问题,每天都在群里出现N遍,滚播一样。


当你使用新的模式,PR对于外界的不解要有足够的预备和准备。否则,看不懂的,都被快速忽略。

 


12


哦,忘记说了,我们下单也是盲点,几乎不知道超市里面还有什么。超市只给了一个关键信息:“大量缺货”。


当你知道游戏规则,其实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中奖率,对吧。


几个考量维度,参照已有成功案例,看看买到的人发在群里的都有什么;投入常规项目,找最大众化物品点,不要提个性化要求,我天天可以看到写了“百香果”、“秋葵”这种东西的单子,他真的觉得会有?

 


13


公众认证能力的缺失,也会让大家看起来更加有爱。


这群本来只有50个人,后来各种拉人,被扩充到了500人。而且不断还有人希望再有一个群。

 


关于这种行为,合理的猜测只有2个:


1)除了我之外的其他人,都非常有爱心,极其愿意分享,希望把爱洒向全世界;


2)他们没有脑子,根本没有想过每拉一个人就是在降低自己买到东西的概率。

运能是固定而有限的,不会因为顾客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个也不明白?

 


直到今天看到这条,我才明白,敢情他们觉得人手不是问题,找人帮忙就好了啊。



14


一家平时只做线下的超市,非常辛苦,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可能已经有20天都闭环在店里,进行高强度的工作。


对于群里的种种因为认知能力缺失而出现的奇怪言论和莫名做法,他们并不解释,也没空解释。我强烈怀疑他们真的没看。


但,更有意思的是,你如果不解释,群里话就越多,越觉得自己有理。


我们公众号的留言,大部分都是我回复的。有的时候,在来回来几轮之后,由于对方的沟通能力实在极其有限,我就不说了。如果你不回复,对方大概率会认定“怎么,你没话说了吧”;如果你不把他的留言放出来,对方大概率会认定“怎么,你不敢了吧”。


企业面临质疑,关于解释,我的解题思路是,要么第一时间就说清楚,要么就死扛着不说。被动的、被推一把挤一点说说的,效果最不理想,不仅是被拖入持久战,增加热度存在的时间,也在态度上的“主动性”没有占到便宜。虽然细化方案有很大差异,总体思路上面,我是喜欢要么一步到位按死,要么装死装到底。

 


15


这家超市,之前大家都很爱去,口碑很不错。


按照品牌角度,我还很难判断他们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超市早上6点多就开始分装拣货,有人在晚上10点多还收到过配送。折腾得半死,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了比例。


大部分的人类,还是会从自己的个体角度判断世界的。经典观点包括:他不会是杀人犯,因为他没有杀我。

 


16


如果我一次货都没有收到,我依然会觉得他们挺不容易。实际上,我收到了。所以,我还可以夸一夸他们良心的价格。




17


疫情期间加的每个大群,都是各种没眼看。不要阿猫阿狗都想搞什么社群,弄什么私域管理。你以为的好处,几乎都不会实现;你不知道的害处,统统都会出现。

 

 

18


我在这些群里几乎从不说话。


有些真的说得特别过分,其他人会站出来对抗。


我的朋友们一直都在反复提醒我,不要绝望,看起来平均水平很低,因为很多人还没发声。很多人,我们都被代表了。如果群里还有另外一个观察者,他也看不到我在想什么,应该我也被那些说话的代表了。


但,对于PR来说,对于工作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那些会跳出来的人。


推荐:怎么写通报才能让别人相信
上文:读作“PR”,写作“交流的艺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