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su47上海公关公司

  1. 主页 > 上海公关

舆论

作者:上海公关 日期:2022-12-06 23:21:38 点击数:


从各种教材上抄来的纯非原创内容。
别问,问就是与现实无关。


舆论的本质

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



舆论的特点


1、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2、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3、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广泛性。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5、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构成舆论的三要素


包括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见。


1、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公共问题,这个问题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相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2、必须有相当多的个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到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


3、这种一致性的意见对公共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及与此相关的人们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某种实际效力,这是舆论与意见相区别的关键。



舆论的形成


1、舆论形成的快慢,与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度成正比,在不断的交换和重新组合中,意见趋于一致,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判断是非的公允的准则。


2、舆论的强烈程度与公众对舆论客体的知晓程度相关,了解越清楚,对表达的意见倾向信心越强,意见的强度也就越大。


3、在我国,舆论的形成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自上而下的舆论是由国家机关借助其权威而发出,在人民大众中传播的一种公众意见,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自下而上的舆论,则是少数人或社会团体发出的,逐渐传播,最终形成一定范围的舆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舆论的功能


1、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2、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这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

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2、引发舆论。

1)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定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3、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参照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舆论的两面性


1、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2、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没有投票,我们想投的都很危险。欢迎发挥PR的文字能力,来点能懂也能放的留言。



推荐:领导该学会面对公众了

上文:姚素馨的课 | 《品牌案例深度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