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阿里的公关,没撒建议。
还是那句常说的话,这种程度的全网舆情,不掌握内部信息和实时动态,基本没法插嘴。最多也就是揪出几个操作层面的问题。关键的策略部分,无法解析。事件全部结束之后,或许可以做做复盘。
标题的意思,不是阿里公关要做反思。而是,公关从业者,吃瓜之余,能做什么思考。
公共关系,难立易毁。
强势如同阿里,依然需要胆战心惊颤颤巍巍地维护品牌。曾经的“好感度”,撑不了102年。
看了网上相关新闻,后面评论一面倒的恶言相向,骂什么的都有,哪怕很多人连哪些是公检法该管的哪些是企业该管的都分不清。
大家既不相信张勇在此之前并不知情,也不相信阿里对于违背价值观的事情会严格处理;既不相信这是偶发的个案,也不相信存在过外面虽然不知道但内部严格处理过的事情;既不相信阿里的人会真心的支持这个女生,也不相信内网讨论远比外面更加凶猛。
公关,不能去掰扯大家的“不相信”有没有根据,讲不讲道理的。它呈现的是一个状态:阿里失去了过去的光辉,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是“负面”的。
可是,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阿里都有相当正面的滤镜光环。
江湖上流传着各种关于阿里巴巴的传说,马云几乎无人能及的演讲能力,不禁止办公室恋情还给安排集体婚礼的作风,不抹杀个性的花名文化……哪怕是这次惹祸的两个地方:赋予HR直通车权利的政委体系,以及曾经被各个公司无脑效仿的破冰活动,过去也是阿里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代表阿里的自由、创新、突破。
但,滤镜可以开,也就可以关。
2016年的“月饼事件”,技术人员利用代码抢了几盒公司月饼,就被阿里干脆利落地开除了。
事件发酵之后,阿里公关采用“企业价值观”作为落脚点,亲手把阿里的价值观彻底神话了。
道德标准,过高。
处理尺度,过严。
这样一个“参照”摆在那里,简直就是没给后面的处理留有任何余地。
很多人做公关,喜欢拔高。很快就被打脸,接着无缝对接狼来了的故事。我一直都劝,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好么?如今网络环境,不被误会、躲过网曝,就算公关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07
后面的是什么,大家也都知道。蒋凡同学主演披着家庭伦理剧皮的推理悬疑职场剧《我没事儿》。
这或许是阿里价值观走向倒塌的第二个转折点。举足轻重。第一个转折点,是马爸爸的福报996。
蒋凡事件,我们社群(扫描底部二维码可以加入)也讨论了利弊。我不知道蒋凡在工作能力上多么天才和不可替代,我倾向于认为,阿里保住蒋凡,因为如果开除,容易引发信任危机。毕竟天猫和如涵,当时有着那么多的交叉关系。保住蒋凡和宣布调查结果“没有私相授受,没有利益输送”,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现在看来,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关于这次事件,我看的相关文章70%会说到蒋凡,作为印证阿里不做人很久了的素材。
滤镜破了,蒋凡就是回踩阿里的最热门工具人。
08
阿里的公关底色,媒体人。挖走了多少媒体的资深记者,数都数不过来。
大厂喜欢用媒体转型的公关人,甚至说公关大部分都是媒体出身,基本上都会用到阿里来做例证。
我不是说媒体转公关不好。我是想说,媒体更加擅长的是找点。而公关更加注重的是,控制。
我写文章不一定比得过各位大记者。不过,我找毛病的能力那是杠杠的。
09
大厂,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地方了。
相反,倒是大媒体释放信号,自媒体追求流量,群众凑热闹吃瓜的必经之路。
10
以上都是公关角度。
至于这么大规模公司的管理和这么高级的企业价值观树立,我肯定不懂。
阿里HR最大的失误,或许就是没把网上那些有个WIFI就指点江山的能人招进去,招了他们阿里哪能还有这么多的问题,什么毛病都早发现早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