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效应例子:泰国电视剧突然红极一时
在2010年落幕的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上,泰国导演阿彼察邦的《记忆前世的人》获得金棕榈奖,这也是泰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不经意间,泰国影视剧已经异军突起。在经济危机发展关键年份,泰国电视剧同泰国电影一道红遍亚洲各地,蹿红速度令人咋舌。某网站曾针对日韩、美、泰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做出一项调查,结果泰剧以8000多张选票占有压倒性优势,而曾经风靡中国的日剧、韩剧加起来只有不到2000张。随着中国地方卫视引进的泰国电视剧《天使之争》、《出逃的公主》的陆续播出,收视率节节攀升,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泰流”正在吸引中国观众的眼球。在百度泰剧吧里,帖子数高达567033篇,泰米(泰剧的影迷)数1283人(截至2010年5月27日晚8点),网友们除了发布最新泰剧动态,提供下载原版泰剧的网址外,还有讨论和推荐各种泰剧的帖子,有的网友甚至还专门为泰国演员杰西·达邦“盖楼”,甚至票选最喜爱的泰国明星。“物美价廉”则是泰剧升温的重要原因,相比引进价格居高不下的韩剧,泰剧似乎性价比更为可观。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口袋,既然不舍得花120元钱去电影院里看一部刚上映的3D《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不买桶爆米花在家里看部便宜的泰国偶像剧呢?泰国电视剧在经济危机时红极一时,恰好反映出经济学中的一个知识点——口红效应。“口红效应”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普通消费者个个都变成了砍价高手,经济危机也使得如口红这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泰国偶像剧的走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口红效应”只是眼下众多消费心态中的一种,为文化产品的走红创造了一定的可能。对文化娱乐消费品来说,除了“口红效应”,“内容为王、服务至上”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活压力会增加,沉重的生活总是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所以电影等娱乐市场消费不是很贵的生意会比较好些。日本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作为圣诞节和新年的礼物,成为日本玩家迎接新年的伴侣。一些行业在经济呈现颓势时,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韩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流行的是鲜艳的色彩,并且短小和夸张的款式订单多;日本现在的服装销量很低,但是修鞋补衣服的铺子生意却前所未有的火。眼下格子铺,这种新型的销售和购物模式吸引了很多时尚新潮一族,最早源于日本一些卖二手商品的店铺,很快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内地的沿海地区“旋风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格子铺”,开得非常火爆。这正是“口红效应”的作用表现。眼下,“口红效应”一词已经伴随世界金融危机,一起步入公众视野,成为2008年末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中国国产电影和其他文化娱乐产业,都在争当那支大的“口红”。淘宝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在时下金融寒潮中的一支“口红”,但它绝不会是唯一的,其实诸如网络游戏、动漫周边、汽车消费等,都有成为“口红”的潜质。每年中低成本电影的产出数量都是全年电影总产量的大头,可它们的票房总和却往往拼不起一部大片,中低成本大部分都淹没在市场的汪洋里,能抬起头的毕竟是少数。电影演绎了“口红效应”,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下,以“井喷”之势获得大丰收。大片对票房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它们也是在报纸、杂志、网络上占据最多版面的,而与大片的高额票房所遥相呼应的是一大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低成本影片的凶猛崛起,在奥斯卡为低成本影片喝彩、向多元文化致敬的今天,中国观众是否也分一些视线转移到低成本影片上,它们的背后承载了很多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