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场上走,哪能不“博弈”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经济活动,而考察经济活动必须考虑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他的行为或多或少,总是难免要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人们在追逐自己利益时,也难免要与他人发生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利益冲突或矛盾。如何克服和解决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才能实现一种既能让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利益,又能让每个人都不妨碍和伤害他人利益的互利互惠的和谐局面?博弈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博弈论是以人的理性为基本假定,强调策略性——一这种普遍的行为现象。这种现象的广阔背景即市场中的竞争与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揭示经济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可以用博弈论加以解释,甚至连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这样的重大问题,都可看成博弈现象来研究。在这里,为了更好地理解“博弈论”,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智猪博弈的故事。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头猪,猪圈一边装有踏板,踩一下,远离踏板的食槽端就会落下食物。若一猪去踩踏板,另一猪就会等在槽边抢先吃到食物。若小猪去踩,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前吃光食物;若大猪去踩,大猪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之前抢吃到食物的一半。这两头猪会采取什么策略呢?答案:小猪舒服地等在槽边,大猪要为争取残羹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原因:对小猪而言,去踩,吃不到食物;不去踩,反而能吃到一半食物,当然不去踩了。反观大猪,明知小猪不为,那么自己为之总还是要比不为强。智猪故事给竞争中的弱者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智猪故事还揭示了大、小企业的关系。当企业定位于“大猪”时,应选择“主动获得”之优势策略;当定位于“小猪”时,应选择“等待获得”,这也是优势策略。比如,研究开发、为新产品做广告,这对大企业值得,对小企业是得不偿失的。完全市场中,作为一个理性企业,最可能的情况是小企业把精力花在模仿上,或等待大企业打开市场后出售廉价产品。而大企业应当以主动的态度来开拓市场。在生活中,博弈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博弈的思想,一旦涉及利益,利益的每一方总是想方设法攻击对方、保护自己,以便最终取得胜利;但是,如果对方也是个同样的理性人,这就需要更高明的智慧。比如企业在决策时,总是会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个人与政府之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金融监管与创新犹如“猫鼠博弈”;博弈还作为消遣游戏,让人们获得快乐。于是,博弈的特征在众多的事例前,显而易见地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处于一种不相容状态中,一方的行动取决于对方的行动,每个当事人的收益都取决于所有当事人的行动。一旦当所有当事人都拿定主意作出决策时,博弈的局势便确定下来。博弈论关注的问题也无非是在每个当事人的收益都依赖于其他当事人的选择的情况下,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当事人应该如何采取行动?但是,当我们探究清博弈论的种种特征,搞清博弈论的目的后却又发现,我们的初衷并非仅仅局限于研究人们之间这种不相容的行为。我们是希望通过博弈论去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制约性问题。于是在博弈中,我们学会了合作。想必大家都听过鱼与渔竿的故事吧。故事讲述了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从一位智者那里分别得到了一根渔竿和一篓鲜鱼。得到那篓鲜鱼的人在原地把鱼煮熟吃完,解决了饥饿问题,可很快又感到肚内空空,最终饿死在空鱼篓旁边。另外一个得到渔竿的人提着渔竿朝向遥远的大海走去,当他终于来到海边的时候,也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而死去。不久之后,同样是两个饥饿的人,也从智者那里得到了一根渔竿和一篓鲜鱼。不同的是:他们一起去寻找大海。每到饥饿的时候,就从鱼篓中拿出一条鱼吃。当他们最终来到海边的时候,这两个人就拿着那根渔竿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博弈论中还有很多有趣而富于哲理的例子。但无论怎样的例子,总是告诉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如果带着智慧的头脑,又本着善意、宽容的合作策略,无论是对你个人还是对合作的组织,总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