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事儿多,而且都是大事儿,很多信息真的具有含金量,不拿出去好好嘚瑟下也可惜了的;
拥有具有相当写作能力的团队,包括各种重金挖过来的能够全面看问题又能把什么都讲出道道来的深度报道记者;
有偶像包袱,觉得稿子太挫,会影响品牌形象;
担心写得过于简单,领导会觉得你在偷懒,或者没有水平。
为了避免误解偏差,我再强调一遍,不是说深度稿件不好,不是说深度稿件没用,而是大部分时候,为了达到传播目的,我们需要精准匹配传播对象的认知能力,从而刻意降低稿件的复杂程度,达到更为精准有效的传播。
公关要时刻想着:不是你能干嘛,而是你想干嘛。逞能,其实就是失职。为了传播需要,宁愿显得自己傻傻的,才是公关的敬业与牺牲。
以下,是我认为可以使用复杂稿件的场景。反向来说,基本上除了这些特定情况,大部分稿件应该以简单好懂为最优先考虑。
针对特殊人群
写给主管部门、专业人士、技术大牛、行业大咖、嘴贱的意见领袖看的稿子,可以往深度走。这个操作,需要文案和媒介的紧密配合,把这种定制的菜,尽可能送到专门的人口中。
这种对于大众来说,有明显阅读障碍的东西,是不可能“爆”的。我经常会去翻一些深度报道的账号,真的,那么不容易写出来的稿子,那么有水平,阅读量完全比不上娱乐号上的随便逼逼的几句。视频号的兴起,会让这种趋势更加扎眼。
但是,给特定人群看的稿子,有它的价值,这点也是不容置疑的。
展现品牌地位
品牌确实可以通过稿子,展现与自己地位符合的思想深度和表达水平。
但是,侧重是在“官方”角度,而不是第三方传播。在官方名义发布的内容,以及管理层代表企业出现在公众场合发表的言论,是需要走“有高度”路线的。
这种时刻,需要端着一点,需要牛逼一点。然后,在对这些讯息的第三方传递过程中,可以再把复杂程度降下来,拆碎了,掰开了,还原了,说人话地继续传播。
特殊节点
在融资关键节点,上市,以及其他一些“高级就能多卖钱”的特定时刻,可以增加深度稿件的比例。这些时刻的特点是:不追求“懂”,毕竟看不懂反而显得更值钱的样子。
而且,这些时间点上,大众看得懂看不懂who care,他们又不掏钱。
维护面子
有的时候,与竞品在battle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些深度稿件。毕竟,不出手的话,你当我好欺负啊。你能扯出10分,我就要11分。
真的没什么可以说的
其实,这种情况其实还挺常见。把稿子写得十分“上层建筑”,几乎走向玄学般的满篇意识形态,要多难读,有多难读。不一定是文案没写好,更有可能的是,只能这么写,因为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一旦你真的写清楚了,大家就会一下子明白“原来什么都没有啊”。这个时候,文案不得不写出“伪高级”的稿件。
老娘乐意的
老娘乐意。
就像我们账号一样就写点自己高兴的,给团队出出气,增加凝聚力。
传播复杂稿件之后,又再逼逼“没有效果”,在我看来就4个字可以形容:缘木求鱼。
你做对了什么?还敢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