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管理:不要做别人能做的事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在日常管理中,他非常重视下属的授权管理。为了给基层员工更多的自主权,李彦宏不仅告诉他们下属需要实现的目标,还列出了下属可以使用的资源和条件。因为在李宏彦看来,只有在企业内放权,让员工高度自主,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管理者是否懂得授权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管理者能力的尺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说,作为一名经理,他应该学会把工作分配给别人。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累死别人的概念,每个层次的经理都会把他们不必做的事情留给别人,所以一个层次,结果想累死别人,但每个人都不累死。不仅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里都很舒服。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几乎每一位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都知道,管理者没有分离技能。如果他们想成功,他们必须通过有效的授权让下属独立。为了说明授权的重要性,历史人物诸葛亮经常被北京大学录取MBA总统班的教授把它当作反面教材。东汉末期,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深受感动,决心帮助刘备实现霸权。他很快赢得了刘备和士大夫的信任,而敌人则像老虎一样害怕他。辅佐刘备20多年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率先面对危险。但人非铁打,诸葛亮终于因积劳成疾,五十多岁在五丈原匆匆告别人世。在这里,与其说诸葛亮病死,不如说是事必亲。真是令人窒息。是他自己造成了这个悲惨的结局,难怪别人。我们不妨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诸葛亮虽然献身于死亡,但最终还是因为不懂授权而失败了。诸葛亮集行政和军事权力于一体。从行军战争到皇帝身边的具体小事,他都要亲自问,尤其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一身多职,虽有面俱到之心,却分身无术。如果他这样做累了,他就不会说,他的下属也不会发挥他的潜力。他的愿望最终变成了泡沫,他只能带着遗憾死去。在这方面,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要聪明得多。我绝对不会自己做别人能做的事。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艾森豪威尔认为,作为一名经理,他所要做的就是控制整个过程,做下属不能做或没有权力和能力做的事情,而不是沉浸在琐碎的事情中。他还认为,放权是集权的最佳方式,只有放权才能拥有更大的权力。艾森豪威尔在任期间并不像一些国家领导人那样日理万机,他甚至总觉得很悠闲。让我们来看看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镜头。有一次,艾森豪威尔在打高尔夫球,白宫给他发紧急指示。总统助理事先制定了赞成和否定两个指示,只要他挑出其中一个签名。谁知道艾森豪威尔只是简单看了一下,在两个指示后签了个名。他说:请狄克(当时的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批。然后,他若无其事地打球。艾森豪威尔的艾森豪威尔的懒惰并没有形成,他的习惯历史悠久。后来,艾森豪威尔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有一次,副校长安排他听取有关部门的报告。考虑到系主任一级人员太多,副校长只安排他每天见两三个院长和相关学科主任,每人谈半个小时。艾森豪威尔听了几组人的报告后,找到了副校长,不耐烦地问他要听多少人的报告。他回答说有63人。艾森豪威尔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曾经是盟军总司令,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军队,我只需要见三个直接指挥的将军。我根本不需要问他们的下属,更不用说见他们了。出乎意料的是,作为一名大学校长,一份报告将会遇到这么多人。我不明白他们谈论的大部分内容,也不能仔细听他们说。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不好。你订的日程表可以取消吗?事实上,在许多人心中,大丈夫不能一天无权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自己成了头儿,也要事手做事。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似乎不是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他领导的团队变成了消防队。管理者成为消防队队长,团队成员成为消防队员,管理者指挥消防队员灭火。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表明管理者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能够带领团队取得好成绩。事实并非如此。这并不意味着管理者有能力。如果他们得到更高的评价,他们只是一个平庸的因为这样做会让领导忘记自己的工作,最终的结果是头忙,下属每天抱怨,大事,小事漏洞,工作效率极低。管理者的职责是领导而不是操作。在任何组织中,管理者的职责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没有三头六臂,不能自己动手,但管理者必须对一切承担领导责任。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合理授权可以为企业培养独立的人才。因为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有足够的权力,才能培养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只有通过授权,才能充分发挥下属的主观主动性,让他们以激情工作,为组织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