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指数:平价购买力的例子
名词解释: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理论上,用于测量两种货币汇率的非正式经济指数是否合理。这种测量方法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汇率决策理论中形成最早、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理论。理论认为,人们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可以购买外国商品、劳动力和技术,外国人需要国内货币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因此,两种货币交换本质上是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交换,即汇率是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家的购买力。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的汇率会自然调整至某一水平,使一篮子货物用该两种货币的售价相同(因此也叫“一价定律”)。在巨无霸指数中,一篮子商品是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出售的巨无霸汉堡包。之所以选择巨无霸汉堡包,是因为巨无霸汉堡包在很多国家都有供应,而且它在各地的生产规格相同,当地麦当劳经销商负责材料议价。这些因素使该指数能够有意义地比较各国的货币。两国巨无霸汉堡包购买力平价汇率的计算方法是以一国巨无霸汉堡包的当地货币价格除以另一国巨无霸汉堡包的当地货币价格。商数用于与实际汇率进行比较;如果商数低于汇率,则表明第一国货币的汇率被低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如果商数高于汇率,则高估了第一国货币的汇率。巨无霸指数是假设世界各地的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价格相同,然后通过汇率将当地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转换为美元,可以比较各国的购买力水平差异。因为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1美元在世界各地的购买力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某个地方的巨无霸汉堡包价格低于美国,则意味着其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则被高估。《经济学家》于1986年9月推出了巨无霸指数,此后该报每年出版一次新指数。汉堡包经济衍生于英语国家(Burgernomics)一词。 2004年1月,经济学家推出了中杯鲜奶咖啡指数(Tall Latte Index);同样的计算原理,但巨无霸汉堡包被一杯星巴克咖啡所取代,标志着连锁店的全球扩张。1997年,该报还出版了一张可口可乐地图,用每个国家的人均可乐饮用量来比较国家和国家的财富;图为可乐饮用量越多,国家越富裕。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是有限的。例如,某一地区的税收、商业竞争力和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不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在许多国家,在像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汉堡包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在美国,低收入家庭可能每周在麦当劳吃几次,但在马来西亚,低收入家庭可能永远不会吃巨无霸汉堡。此外,由于汉堡包是一种贸易商品,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商品发展比非贸易商品(如房屋)快得多。因此,用汉堡包来衡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汇率水平显然是有偏见的。此外,即使不考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异,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也会导致价格的虚假。对于非完全浮动汇率的国家,该指数也偏离了实际平衡。尽管如此,巨无霸指数被经济学家广泛引用。2008年3月,在中国麦当劳买一个巨无霸汉堡包,12.5元左右。在美国麦当劳,买一个同样的巨无霸汉堡大约需要4美元。美国2009年第二季度发布的指数显示,巨无霸在美国的平均售价为3.10美元,而在中国的平均售价为10.5元(约1.31美元)。因此,1美元基本等于3.99元。通过这种比较,计算出人民币仍被低估了58%。这是美国国会至少要求人民币升值50%的依据。但事实上,现实中的汇率基本上与购买力平价显示的值不一致。我们在上面解释了主要限制,但这些缺陷并不妨碍巨无霸指数成为一个仍然非常有用的指标。这是一种表达汇率的方式。也许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地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确实趋于统一。了解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购买力的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