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需要喝很多咖啡的啊嘿达公关
谁能想到,在非必要消费缩紧的这个夏天,冷饮市场的最大话题来自网友们的实验热情。
怎么搞一下钟薛高,已经从放在室温下等一个小时看会不会融化的土办法,历经短暂的打火机阶段,快速升级到了1500度的超高温喷枪模式。
我怀疑后面是不是要开油锅炸,倒硫酸泡,开机车碾,或者从5楼扔下去什么的。
先说结论,个人觉得钟薛高的PR总体上还是可以的。能做的都做了,也没什么大错。讲讲具体的公关知识点。
1、公关的重点永远放在根本性问题。
阶级、性别、种族,一直都是所有社会议题的母题。
价格和安全,则是所有商品话题的母题。
母题绝就绝在:前人已经踩过那么多的雷,后人还将继续掉进更加多的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只有真正仅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极其稀罕的绝世企业,有勇气有能力排雷填坑。其他公司,全身而退都算妄想,追求的无非是尽量躲过。注意,只是尽量。
因为肯定逃不掉的,公关要花足够多的精力在处理母题相关问题上,做得足够扎实,再谈别的。最烦那些关于企业和产品的根本性问题聊不到2句就全崩了,还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毫无逻辑说胡话的所谓同行。
2、新的有差异化的产品一定会增加公关风险。
钟薛高扛旗国产高端冷饮新消费市场以来,定价问题比较显性,安全性问题相对隐性。
关于定价,各种言论很多,不多展开。只说一句,钟薛高的“贵”,排除销售端的既得利益,当时对于品牌定位和凸现差异化也有不小的正向促进作用。通过“贵”,钟薛高输出了大波原料“好”的话题,以及品牌有点“刚”的调性。定价,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定调。这是决定整体走向的总战略,不是销售说了算的,也不是公关说了管用的。
关于安全性,多说几句。作为一个毕业10几年,并没干过一天专业工作的正宗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本科学历拥有者,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不化,答案只能是“这题我不会”。
但是,根据普遍原理,在化学上,最安全的就是久经考验的经过大量实践验证过的东西,任何新花样和特殊性都有可能“增加风险、降低安全性”的。比如,钟薛高的瓦状特殊造型,应该就要比平平无奇的长方体需要更多添加剂让这个塑性能够成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住以减少变形带来的损耗。各个景区推出的适合打卡拍照的定制雪糕也是同样状况。
国家对于添加剂的使用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个人认为,钟薛高在这个上面违规不太可能,也没必要。强调一下,前面那句“增加风险、降低安全性”,产品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安全了,不能说死;但是,公关上一定会存在更大的风险,毫无疑问。
3、公众当然不要听有利于企业的话。
化学系的人看来,添加剂不是食品安全的破坏者,而是保卫者。没有食品添加剂在起作用,预包装食品吃起来就像是开盲盒啊:这批共有300多种微生物,你猜你这盒里面有几样?还有中了就要去医院挂盐水的隐藏款哦。
关键在于,我们永远不能指望公众作出更符合企业利益的理解和判断。大部分人会认为只要有添加剂就是坏东西(类似于认为公关就是坏东西),烧不掉化不掉实在匪夷所思,肯定有大问题。
增稠剂和融化速度没有什么关系,化不掉烧不掉也并不是食品安全的指标。这是钟薛高核心要体现的,也是公众听不进去的。经常有人会问,说了好像也没有用。那要看怎么理解“有用”了。不做公关,10个里面9个听不进去;做了公关,10个里面7个听不进去,这就是有用了啊。希望公关一出手,就能把10个人都搞定,真的没从拿到手的工资里看出公司认为公关是这样神奇的存在啊。
另外多说一句,以现在的舆情环境,企业出现集中爆发言论的概率不断上升。这是做雪糕的企业怎么都无法抵抗和扭转的大势,在公关操作上,只能通过做更多的准备,增加自身的耐受性,以求在被暴击的时候能扛下来。
6、冲击性的负面最具有传播力。
很多媒体,找了专家开始说明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企业不用多说,第三方发言表态,是比较理想的公关传播状态。
如果这是在钟薛高的操作下达成的,那么公关可以拿个不错的分。
我说“如果”,因为即便没有公关插手,但凡是个正经媒体,都能分辨这个事情的关联性,新闻学的训练也不允许他们说出“因为市场上可以买到违规添加剂,所以这家企业有可能使用了”这种蠢话,以及哪怕随便在专家库里捞个半吊子出来,也不可能对添加剂恐慌。
而在自媒体上,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温喷枪的测试视频,真的好看,看完真的想说一句“我X”。
我见过拿了钱,想写好但却写不好的;没见过没拿钱,想写坏还写不坏的。
肯定又有人要问了,那么怎么办呢。
大的宗旨是让话题尽快失去价值。阿里系经常使用“提供新的话题”方式,娱乐圈存在送别人上热搜的方式(并不多见,很多都是瞎说),千万不要随便展开提供二次发酵的信息,以及忍字头上一把刀。
按照现在的舆情状况,监管部门应该是要出来说话的。这对钟薛高来说,或许是个转折点。
推荐:吃瓜罗志祥的同时,学习公关知识点
上文:公关眼中的有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