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成本会计
要建立正常的成本会计工作秩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成本会计的组织包括设立成本会计机构、配备成本会计人员和建立成本会计制度。(一)设立成本会计机构成本会计机构是指负责组织、领导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企业。其设置应适应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业务复杂性、内部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要求。 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立应坚持分工与合作、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1.成本管理领导机构按照经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由厂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组成。 其中:厂长或总经理是企业成本工作的最高领导者,对企业成本负全部责任; 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领导和实施企业经济技术成本管理战略计划和政策。 企业成本管理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制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战略方针和任务,动员各单位和部门完成既定的成本目标和任务;(2)批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和总工程师制定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会计制度);(3)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组织,负责协调各单位和部门成本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4)批准企业的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批准企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全面研究和决定重大成本降低措施和计划;(5)组织和领导重大成本问题的调查和分析,决定对相关人员的重大奖励和处罚;(6)组织和领导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学习业务理论和业务技术,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定期培训和评估,决定中层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命和部署。2.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是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2.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是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 企业经营规模不同,经营特点不同,内部管理体系不同,成本会计职能机构的设置也不同。大中型企业一般应设立专门的成本会计机构,具体设置方式可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和分工需要进行选择。 成本会计部门、股票、集团或房间可在企业工厂部门或公司一级财务会计部门设立,也可在总会计师或财务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在工厂部门或公司一级设立独立的成本会计机构,如成本会计部门、部门、股票或房间。 前者使成本会计机构隶属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后者强调成本会计机构的独立性,是与财务会计机构平行的职能单位。 前一种设置方法在实践中比较常见。受生产经营规模限制,小企业一般只在企业工厂部或公司一级财务部设立成本组或专职, 兼职成本会计师负责整个企业的成本会计。根据成本会计职能,成本会计部门(股票)可分为成本预测决策小组、成本计划小组、成本会计小组和成本分析评估小组,也可分为材料小组、工资小组、成本计算小组、成本小组等成本会计对象。 为科学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应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建立成本会计岗位责任制,使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有明确的责任和工作内容。3.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离不开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一般有两种组织方式:集中工作和非集中工作。集中工作模式是指企业成本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会计、分析、评估由工厂部门或公司一级成本会计机构、车间、部门一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只负责业务登记原始记录,填写原始凭证,并进行初步审核、整理和总结,为工厂或公司一级成本管理提供信息。 通过集中工作,工厂部门或公司一级成本会计机构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所有成本信息,方便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成本数据处理,可以降低成本会计机构的水平和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但不利于内部责任成本核算,不方便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员工掌握成本信息,不利于调动各单位控制成本的积极性。非集中工作模式,又称分散工作模式,是指将部分成本会计工作的计划、控制、会计和分析分配给车间或部门的一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成本评估由上一级成本会计机构逐级进行。工厂部门或公司一级成本会计机构主要负责对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全面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评估和总结整个企业的成本,编制公司或整个工厂的成本报表。工厂部门或公司一级成本会计机构主要负责对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全面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评估和总结整个企业的成本,编制公司或整个工厂的成本报表。 非集中组织工作模式的优缺点与集中工作模式正好相反。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规模、业务简单、内部单位管理要求、成本会计人员的质量和会计计算程度,从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的作用出发,确定采用哪种组织工作方式。 企业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对一些内部单位和其他单位采用集中工作。一般来说,由于大型企业组织庞大,生产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更适合采用非集中工作方式;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中小企业更适合采用集中工作方式,以降低管理水平。由于成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应对成本控制和管理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成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业务性强。例如,生产计划部门应负责制定生产配额定生产进度计划,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工时利用率,努力科学合理地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产品和半成品的资金占用;技术部负责制定各种材料消耗配额,从产品设计到工艺技术流程,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劳动部负责人力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安排,制定劳动配额,控制工资、福利、奖金;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综合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率,降低不合格产品和废品率; 材料供应和储备部门负责制定材料储备配额,合理组织材料采购、运输和储存,节约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使用配额,提高设备完整性和利用率,努力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虽然上述职能部门不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专职机构,但其工作质量直接或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成本水平。成本会计机构必须与这些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做好成本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虽然上述职能部门不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专职机构,但其工作质量直接或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成本水平。成本会计机构必须与这些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成本会计人员成本会计人员是指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中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是成功开展成本管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作用的关键。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规模、业务内容简单、内部管理对成本信息的需求和会计分工的要求,配备成本会计人员,专门从事成本会计管理。通常在公司、工厂、车间设立专职成本会计人员,在团队一级设立兼职成本会计人员,进行团队经济核算。团队经济核算是我国多年来有效的基层核算。它提供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工作定额的成本数据是工人直接参与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实施成本岗位责任制的基础。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行业协会,以管理成本会计人员,提高其执业水平和社会地位。 例如,在英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于1919年,以满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的需要",负责全国成本会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未来,由于成本会计的功能从单一会计发展到规划、控制和分析,该协会于1972年更名为成本与管理会计协会"。1986年,协会再次更名 "会计师协会的特许经营管理"。我国没有专门的成本会计人员行业管理组织。 成本会计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无区别,统称会计人员,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 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统一会计资格考试,取得初级、中级、高级会计技术职称。(3)建立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规则,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实施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对规范企业成本管理行为、保证成本信息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按照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全国成本会计法规, 各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和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需要, 在符合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原则下制定。制定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既要满足企业成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又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同时,要适当简化程序,力求简洁、实用、有效,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也应该如此。 以及会计法规和制度的改革。 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改革要注重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符合国际惯例,考虑中国国情,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2.与成本会计工作相关的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类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包括所有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 它确定了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提高全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认识,纠正人们对会计工作的态度。 它明确了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是确保会计工作按正常秩序进行的基本法律依据。(2)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和《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两条规则》)" )财政部在《会计法》的基础上发布。 “两则"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成本和会计工作, 并符合国际惯例。 财政部在两则"为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具体的会计准则。 与成本相关的具体标准也是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规定。此外,为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发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建设提出了理念和要求;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是企业在产品成本核算实践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标准。 这两个制度都是建立企业内部成本会计管理制度需要遵守的行政法规。(3)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是指各企业按照两条规定"和国家统一的具体会计准则要求,结合本企业生产规模、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自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企业成本核算是整个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本管理也应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控制的具体规范,是企业整个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为了详细规范企业的成本控制行为,各企业应根据上述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控制需要,制定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直接依据。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应涵盖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会计、分析、评估等规定,它应包括以下规定或方法:成本预测和决策制度、成本定额和成本计划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成本会计制度、成本报表制度、成本分析和评价制度、内部结算价格制定和结算制度、其他成本管理规定和制度。制定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制定前,要深入实际,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反复试点,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制定前,要深入实际,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反复试点,总结经验教训。 一旦制定了成本管理制度,就要认真、严格地执行,保持相对稳定。 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才能进行补充、修订和调整,不断改进,满足新的管理要求。